外资机构眼中,2023年中国的投资机会在哪?******
(投资中国)外资机构眼中,2023年中国的投资机会在哪?
中新社北京1月12日电 (记者 夏宾)2023年开年,中国各大部委负责人密集发声,各地方紧锣密鼓地谋划提振经济良方,展望中国经济形势也成为近期外资机构的重点议题。他们眼中中国的投资机会在哪?
多个机构认为,房地产市场改善和消费提振有助于拉动经济。富兰克林邓普顿环球投资首席投资官Manraj Sekhon说,中国经济政策的转折点始于去年10月放宽房地产业信贷准入。中国政府对防疫政策的优化也催化了转折。政策重心重新聚焦于促进增长和提振消费信心。对市场而言,这次转向是至关重要的。
瑞士百达财富管理亚洲宏观经济研究主管陈东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将温和反弹。
他认为,2022年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信贷支持的新措施。这些措施是自2021年底房地产持续探底以来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尽管由于结构性原因楼市不太可能出现大规模反弹,但可能有助于在未来几个月稳定房地产行业。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表示,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走出疫情影响,消费出现复苏。在过去三年,中国民众储蓄率增长3至5个百分点。走出疫情后,人们可以把积压的储蓄释放出来,一些前期待释放的需求也会逐步释放出来,这将成为今年消费反弹最主要的动力。
她也预计,2023年中国房地产活动会企稳,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减小。预计房地产销售量和新开工面积在最近一两个月将会见底,今年三四月份(扣除季节性因素后)开始环比出现反弹。今年全年,房地产销售量和新开工面积从当前的低谷逐渐回升,环比增长或将达到两位数。
2022年表现不佳的中国股票市场,今年能否打一场“翻身仗”?先锋领航量化股权团队另类投资与多资产策略主管徐飞认为,在股市方面,尽管美股估值相较2022年更具吸引力,但是仍然略高于先锋领航模型估算的公允价值。相比之下,中国股票目前尤其具有吸引力。
高盛策略报告将明晟(MSCI)中国指数的12个月目标从70点上调至80点,主要理由是整体估值较低,以及房地产、互联网监管等领域的多个支撑点。摩根士丹利也将MSCI中国指数的2023年年底目标上调至80点。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市场策略师王滢认为,2023年中国GDP和企业利润将加速增长,中国股市有望将成为全球表现最佳的股市。其研究报告称,2023年中国的GDP和企业利润将加速增长,同时内外部风险均下降,这或将推动股票估值进一步上涨。
在进一步上调MSCI中国指数目标位时,摩根士丹利称,正在对中国股权风险溢价(ERP)重新评估,不少因素证明属于A股的牛市周期已经开启。
高盛策略团队认为,在2023年的全球背景下,中国在经济增长、政策和通胀周期方面看起来处于有利地位。“当前的市场背景让我们相信,继续减持或做空中国股票面临的风险明显高于做多中国股票。”
2022年,中美10年期国债利率出现罕见倒挂,扰动金融市场。瑞银证券中国利率市场策略分析师夏愔愔近期在一场研讨会上预计,2023年随着中美利差倒挂修复,美元相对于其他货币的强势会逆转,境外机构配置人民币债券需求有望恢复。
夏愔愔认为,202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反弹,国债收益率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国债收益率和政策利率之间的利差可能进一步扩大,高点会触及3.25%左右;在今年下半年,中国国债收益率可能有机会再度下降,在年底可能还会进一步走低,预计大概会在2.9%左右。(完)
曾发出“最后一电”震动全国 抗日老兵卢庆贻去世******
“此电恐为最后一电,来生再见。”这是抗日战争期间震动中国的“最后一电”中最为著名的一句话。
这封电报出自1944年的衡阳保卫战,约17000名中国士兵面对超过10万日军,坚守衡阳47天,打退日军多次进攻,直到弹尽粮绝时发出了这封被称为“最后一电”的电报。这封电报后经报纸报道,闻名全国,激励了国人的抗日热情。
2023年1月9日,当年发出了“最后一电”的发报员、抗战老兵卢庆贻的儿子卢先生向北京青年报记者表示,其父亲在1月8日上午10时55分于湖南湘潭去世,享年94岁,“父亲一直教育我们做人要诚实,要走正道,堂堂正正做人。他曾谈起战争时命悬一线的经历,但直到此前有人调查相关的历史时,他才说起自己就是著名的‘最后一电’的发报人。”
卢庆贻13岁报名参军
湘潭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此前发布的文章中介绍,1941年,刚满13岁的卢庆贻报名参军,投身抗日,被分配到第十军军部。1944年,为扭转太平洋战场不利局面,日军急于打通从中国东北到东南亚的大陆交通线,疯狂实施所谓“一号作战计划”,扼守粤汉铁路的长沙、衡阳是主战场之一。当年5月底,第四次长沙会战爆发。日军主将找到中国守将的战法漏洞,狡猾地实施作战计划。当年6月,长沙沦陷,衡阳北面再无阻挡,日军大举南下进犯。第十军奉命死守衡阳,寸土不让,等待援军,但双方实力悬殊,守军只有17000余人,日军兵力超过10万人,还动用大量飞机大炮对守军阵地和衡阳城狂轰滥炸。
1944年8月6日发“最后一电”
文中介绍,卢庆贻曾回忆说,1944年6月下旬,日军三个师团对衡阳城发起第一次强攻,从地面和空中进行狂轰滥炸。但守军士气高涨,沉着应战,顶住敌人猛烈炮火,日军阵地几乎没有向前推进一步。“日军还使用了毒气,我军整整一个排的人都被毒死。城内的防毒面具都被送到前线,但还是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后来只能把毛巾打湿后围在脸上防毒。”卢庆贻说。此后,中国军队又先后打退了日军的两次强攻,但守军粮食弹药补给吃紧,援军却迟迟不到。8月6日,守军拟好了一道电报,由译电员交给卢庆贻,卢庆贻随即将电报发往芷江,后经由芷江空军台转往重庆。此后,卢庆贻被日军俘虏,万幸在被日军强迫劳动时逃脱,抵达贵阳后,才第一次从报纸上看到了他拍发的“最后一电”全文。
70多年后仍能背完整段电文
卢庆贻的儿子告诉北青报记者,父亲当时是部队中的电报员,当时译电员给卢庆贻的是电文代码,他自己并不清楚发布的电报具体内容,直到抵达贵州才了解到自己当时拍发的电报引发了全国热烈的反响。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70多年后,卢庆贻在接受采访时仍能一字不差地背完整段电文。衡阳沦陷后,不少阵亡中国士兵遗体暴露于野,长时间没得到安置。抗战胜利后,包括卢庆贻在内的60多名第十军士兵赶到战场,用4个多月时间收集了3000多具阵亡将士遗体,全部合葬在衡阳城郊张家山一带。卢庆贻的儿子说,近些年父亲还曾和他一起去过张家山,“父亲给我讲当年这一带的情况,回忆当年的故事。”1946年,卢庆贻回到老家务农,再也没有出去。
据新华社报道,2015年9月3日,卢庆贻作为抗战老兵代表,受邀到北京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并于当天坐上第11号阅兵车接受检阅。在卢庆贻卧房里,墙上挂着很多他参加抗战纪念活动的照片,桌上摆着各种荣誉和纪念勋章。“跟那些牺牲的战友相比,我算幸运的。无数将士官兵献出宝贵生命,才换来如今的和平生活。”卢庆贻说,“我们要珍惜和平,希望永远不要再有战争。”
卢庆贻的儿子向北青报记者表示,目前家人正在操办老人的后事,“父亲曾给我们讲过战争的残酷,谈起他九死一生的经历。但一直没提起自己就是‘最后一电’的发报人,直到前些年有研究者得知他是衡阳保卫战的亲历者,找他了解情况,老人才讲述了自己发出‘最后一电’的经过。在日常生活中,他也一直教育我们一定要做个诚实的人,要走正道,做一个正派的人。”
文/本报记者 屈畅 统筹/孙慧丽